BIM算量與一般軟體算量的差異(上)
在之前廣為宣傳BIM技術價值應用及作用,很多專家們都免不了要拿BIM工程量算量更快、更精確來說事,甚至宣傳某BIM軟體廠商喊出來BIM算量時代來了的口號。在此,為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我踏上了探索BIM在工程算量上對工程量的影響。不得不說,它確實在工程專案全過程造價控制中應用,採用BIM技術,能快速提高造價管理的水準。
我們已經瞭解到,BIM對造價是一個極大的推動作用,可以將大量的、重複的、機械的算量工作交給機器去做。那工程算量是否會被業界淘汰,並非取決於BIM的普及程度,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它省下的時間。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決策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投資估算在方案選擇決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BIM對於推動造價管理的升級有極大的作用,從未來趨勢來看,基本上所有的工程專案都會使用BIM技術進行造價成本管控。
關於BIM的各種技術應用我們在這裡不做全面的闡述。
拿Revit舉例,機電算量在標單裏面都是包含了管件和彎頭、三通的長度,但Revit軟體算機電的量,把這些都給扣減掉了,只剩下管段的淨長度,所以導出的量比實際要偏少至少10%,因為Revit是美國開發的,他們在開發這款軟體時可不會去考慮計算規則是怎麼算量的。
就數量計算的部分,來聊聊BIM算量與工程量清單的差距及BIM算量與傳統算量軟體之間的區別。
1、一般傳統算量與Revit算量的區別
2、Revit在混凝土及模版算量的準確性
3、Revit算量有哪些範圍
一、傳統算量與Revit算量的區別
傳統提取設計模型數據通過計算生成工程量清單,專案算量流程是建築師先完成施工圖紙,算量人員在施工圖紙基礎上進行描圖或者二次建模,再導入到算量軟體中,通過輸入方式經過計算生成工程量清單。BIM算量的方式以三維正向設計為開端,在設計模型的計算上,自動提取模型數據並計算直接生成工程量清單。
在REVIT算量上的操作:
1、首先打開材料瀏覽器,創建三個材料,名稱分別為「140kgf/m2」、「280kgf/m2」、「350kgf/m2」。
2、然後把材料添加到對應的構件上,柱、梁、板、牆、樓梯、基礎等等。不同的材料可以分別設置不同的顏色之類的,這樣可以方便我們檢查材料加得對不對,有沒有漏加的。
3、在Revit使用明細表中的「材料需求」,統計出相對應工程量,這樣就能得到相應的工程量。
二、Revit在混凝土及模板算量準確性
在軟體裏預設為結構工程由於構件單一,工程量便於計算。但很多量其實也是無法算的,至少是計算不準確。混凝土的工程量是根據混凝土強度等級進行分類計算的,若要工程量計算準確,首先在做模型時,需要對不同強度的混凝構件進行強度等級的命名或在系統屬性上加以區別,這樣在Revit明細表進行歸類時,才可以將不同強度的混凝土快速區分出來。再一是軟體只能算實體工程,卻沒辦法算出模板的工程,應為模板是輔助完成實體的一部分。其次是扣減的問題,扣減是有標準和規則的,是根據牆樑板柱及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來進行,但是由於建模速度問題製作Revit模型時,很多BIM工程師是採用軟體預設的扣減規則,這就使扣減不準確,或者做模型時模型根本就沒有做到扣減,這勢必造成量的不準確。但據瞭解,算量軟體在扣減規則等方面相對是準確的。
三、Revit算量有哪些範圍
在工程前期階段,施工圖紙本身比較粗糙,因為圖紙深度不夠,模型深度便達不到,很多構件無法表達,無法表達的構件便無法統計工程量。即使招標圖紙當中比較明確了,模型中某些構件通常也不會做出來,這部分的數量也是無法統計出來的。如果我們在標案有一份完整的標單工程量清單。如「砂漿面層加強鋼絲網」和「耐堿玻纖網格布」,這些模型是不會表達的。其實在算量軟體中很多構件的模型也不會做出來,但是網格布的量與相關構件屬性形成了關聯,比如說網格布主要用在牆與柱子或牆與樑的交接處,為防止抹灰層開裂而用,交接處的長度在牆的幾何尺寸屬性中有,計算網格布時勾選尺寸,填入設計說明中要求的網格布寬度即可自動計算面積。
以上提到的還只是具體某個分部工程中缺少的部分項,更值得提出的是常規的BIM模型主要是主體工程的土建機電部分。但是像基坑圍護工程,裝飾裝修工程,景觀工程等BIM模型可能是整體缺失的,這就更無從談BIM算量了。
下篇我們再來談談更深入的BIM算量比較,如果大家喜歡內容的話,給我個鼓掌👏或追蹤我(Follow):)
— — — 本文版權為創作者BIM肩同行-全方位解決方案所有,欲轉載於貴公司網站或內部媒體與相關露出之文章,需註明出處與原文連結,歡迎分享轉載。